红博•西城红场新型服装文化产业园区互联网+战略
为什么会是哈尔滨?
为什么会是红博·西城红场?就目前中国服装时尚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,哈尔滨是一个消费性城市。无论是在设计研发还是在生产包装环节,与广东、上海,甚至是温州相比,都没有任何优势。那么中国服装协会作为行业领导者为何齐聚哈尔滨研讨互联网+大势?十大行业协会的领军人为何会对“红博·西城红场新型服装文化产业园区互联网+战略”高度认可,并现场就表达出合作意向?“互联网+”已经是国家战略,红博·西城红场如何做好这个加法?就以上问题,黑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、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女士进行了解读。

基于社交的艺术化生活平台
营造时尚新生态
在王丽梅的规划中,红博互联网+新战略,植根于一个精心培育多年的平台。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,更多的在于持续的文化内涵的注入。互联网的联结与传播能力,将让这个平台获得无限的延展力和自成体系的生命力,它的特征和意义,正是营造一个时尚的生态环境。
红博·西城红场,四届哈尔滨时装周举办地,这个在老厂房基础上崛起的新商业综合体,具有无法复制的艺术人文气息。在功能区划上,它有线下的零售商业,更有生活空间和艺术空间,而在服装批发与零售都做到相当体量和影响的红博商业,为这个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商业支撑。
但一个区域的时尚文化土壤,决定了产业的成长空间。“时尚是需要培育和引领的,不是简单打造就可以实现,骨子里是否有时尚的DNA,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。”王丽梅告诉记者。恰恰,多元文化并存的哈尔滨一直站在时尚前端,早已认准并致力于挖掘和引领哈尔滨时尚潜力的红博商业,多年来从品质文化、百姓时尚的倡导,到哈尔滨时装周的举办,业已成为城市时装时尚的引领者,聚集了庞大的“粉丝”群体。从大的格局来看,从政府层面与俄罗斯开展的音乐、艺术、文化的合作,为哈尔滨营造了更为国际化的艺术环境。
“现在,我们又有了一个高效能的催化剂——互联网。”王丽梅说。
互联网+时代的到来,开放、公众参与、普惠、平等、弱化空间的地理距离影响,不仅使哈尔滨的时尚能够更好地传播,“朋友圈经济”更使这个平台成为开放的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活化、艺术化社交平台,从而形成一个更加稳固、更具成长性的生态环境。
基于大数据的快时尚产业链
打造产业新引擎
在王丽梅看来,由个性化主导的“微制造”时代的到来,颠覆了传统的服装生产格局。一个能够及时感知用户喜好,并能作出快速反应、不断创新的全新产业链,将成为互联网+时代拉动服装产业发展的引擎。
这些年来,红博商业正润物无声地集聚着服装时尚产业链的各种要素。
通过服装批发业态,红博直接与众多代理商、零售商建立了强关系;通过服装零售业态,红博建立了庞大的VIP会员群体;前瞻性的“服装经纪人”理念倡导与团队培育,为红博商业打造了一支更懂得市场、更懂得用户的时尚买手级业主队伍;“中国服装新锐时尚发布基地”的落户、哈尔滨时装周的常态化举办,让设计师将红博视为展示才华、商业转化的平台;红场美术馆的落成,为红博链接了丰富的艺术家资源……
这些产业要素,在互联网+时代,将因为一个看似游离于“产业”外的要素全面激活,那就是传统中认为的,服装产业纯粹的消费者——用户。
王丽梅认为,互联网+不只是做电商这样的概念。目前很多线上、线下企业的局限在于,一是只限于做线上或者线下,这很大原因上是由于资源的局限;二是做了O2O,但这个“链接”,只把用户作为一个被动的消费者,用线上的宣传,把用户引导到实体店铺消费,或者卖了一种商品之后,再根据对用户喜好的推测,推荐给他另外一种商品或服务。但是这种基于“对接”的商业模式,终究有无法再对接上用户需求的时候。
“互联网+时代,应该是个性化、是定制。”王丽梅认为,红博商业通过各种要素直接、间接积累的用户喜好数据,不仅可作为下次销售的依据,更应该成为对设计、制造最准确的指导,从而使单纯工业化的“制造”,变成个性化的“智”造,以之为引擎,拉动一个快速反应、不断创新的最具市场化的时尚产业链的发展。
以“智”造为抓手带动服装产业
形成时尚生产力
一个面,横向的艺术化、生活化平台;一条线,纵向的设计、制造、展示、销售产业链,红博如何将使二者互相支持、互相拉动,开拓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空间?
“我们要用全新的商业模型取代传统流程。”王丽梅说,传统的供应链,是从生产商,到批发商、零售商,再到消费者,不仅链条长,成本高,中间环节多,而且这条供应链的上游往往是盲目的,它的下游,则永远是被动的。
在红博的互联网+战略规划中,平台与产业链将互相支撑、互相拉动。生活化平台支撑产业链的发展,产业链创新的产品可以放到平台上展示销售,形成商业转化。平台把顾客喜好等大数据反馈到产业链,使制造基于用户,基于文化、艺术,成为“智”造。
在红博的互联网+商业模型中,基于社交的生活化、艺术化平台将成为沟通链接一切的核心与源头:B2C直接将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同时,完成C2B对顾客反馈的搜集;对于加盟商、代理商不仅是传统的分销,同时将管理到顾客,实现B2B2C,完成大数据的采集。同时,采集到的顾客喜好大数据将快速传达给设计师,并向制造商定制下单,这样一个以服装“智”造为抓手的产业链,才能满足快时尚时代的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。
“用汽车行业比喻的话,过去我们做服装,就像卖汽车零部件。”王丽梅说,“现在通过互联网,我们要发挥哈尔滨时尚基因的先天优势,我们要做汽车制造商。今后的哈尔滨,应该是一个创造、集合、包装、营销的‘智’造工厂,是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集聚地。”也正因如此,才吸引各大地方行业协会纷纷来到哈尔滨寻求合作,谋求参与到“智”造流程中,带动地方产业升级。
除此之外,多种时尚产业相结合,同样也是红博的战略目标。在王丽梅看来,这个全新的平台与产业链不仅链接服装业的制造、商业、渠道,还将链接艺术、链接文化、链接生活,拥有更多的无限的可能。
哈尔滨的时尚基因,不仅体现在敢穿、爱穿、会穿,更通过音乐、艺术等等形式,潜藏在哈尔滨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。互联网+时代的到来,红博所做的创新、转型、升级,引领的将是这个城市整体时尚产业的发展,红博互联网+所提出的更加立体化的资源链接,也让我们看到了哈尔滨时尚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契机。而时尚变成生产力,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,也正是每一个哈尔滨人的情怀。

杜钰洲:红博“互联网+”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
哈尔滨是一个消费城市,产业也不发达。在这样一个消费城市,正需要像红博这样,利用互联网+这样一个新的机会,来把产业、商业和金融、旅游等结合起来,来成为我们行业这个传统产业升级的一个动力。
德国这次金融危机的表现非常稳定,都是因为制造业。很多人说制造业不行,要靠现代服务业,但德国不满足,他们要搞工业4.0。它的工业4.0的思想概括起来,就是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,建立具有实用性、资源效益的平台。现在制造本身是参与了创造,制造的变化,就在于它的创新能力,它的快速反应能力,
我们九十年代开始讲品牌四元素,一个是品质是生命,第二创新是灵魂,第三快速反应是活力,第四社会责任是品德。这就像一个人,一个高尚的人就是我们的品牌,红博的思路,在模式上是创新,而在核心内容上不离本真,我觉得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个转型升级方向的正确。
互联网+时代实际上是互联网+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,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都在改变。现在,价值创造的核心从生产过程转移到消费过程,这就只有大数据、只有运算、只有大平台才能做到,其他方法都做不到。红博3000多个品牌,什么服装卖得更好,都卖给了谁?这个数据你能掌握,每天卖多少件你能掌握,同时把这些数据经过科学的处理,就把把碎片信息变成有用信息。这是大数据,解决的就是工业4.0的核心。

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
陈大鹏:行动派的红博已经走在前面
红博商业不仅对“互联网+时代”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做了非常多的系统思考,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开始付诸行动。
我并不认为有所谓的“互联网思维”,我觉得要客观看待这种现象。互联网发展必然带动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,这就必然会带来思维的变化。
现在的消费者也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消费者提高和进步得非常快。而在我们内部,我们的平台还没有跟上消费者进步的速度。
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,很多东西都在变化,各种理念也非常多的时候,站在产业的角度,应该非常清晰地意识到,我们正在面临消费的变革,消费方式的变化对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,这是服装产业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。
互联网+,如何形成一个对消费者快速反应信息的构建是关键。你要设计出消费者喜欢的东西,同时你要有一个系统的体系,来保持快速的变化。
在服装界,艺术创造思维,我们现在还在跟随国外的水平。我觉得王总谈得特别好,其实大时尚、生活概念、年轻的设计师,包括说的创客,这些才能形成一个真的跨界。红博设计的生活平台与产业链支撑的概念,我认为是行业的未来。做产品还是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因为现在已是消费者引导时代。

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、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
陈国强:拥抱新结构共享时代
互联网承担了我们最主要的生产的新要素,是什么?就是大数据。这个要素,就是我们现在所有做的一切,我们在原有的生产要素基础上面,加上了大数据,这是我们现在的核心竞争力的要素。
到了转型升级的阶段,在怎么样的环境里,用什么样的动力采取怎么样的方法?这就是我们要干的。在这里面,我们看到红博已经新的经济环境下,在互联网+的时代启动了他们新的发展思路,
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组织方式问题,我们叫新结构共享时代。讲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到生产的方式,讲生产力的时候一定要讲生产关系,也就是讲我们一定要构筑在互联网+时代的利益链。供应链的问题不仅是加工模式、生产模式,它是利益模式。有人说现在不是老板和CEO时代,是合伙人时代,至少它讲合伙人的利益关系。外部,我们中国的服装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,不比国外任何一个国家差,但是我们上下游的链接不好,关键是没有很好的利益处理关系。
所以我认为,我们要有好的空间、好的模式、好的利益制度,结合自己的特点,在互联网+时代寻找我们每个企业之路。红博所做的新型服装产业园区战略布局,恰恰是为处理各种关系、激发行业的创造力、拓展和完善新的商业渠道树立了很好的样本,提供了很好的借鉴。

辽宁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
王?:我们已迫不及待地要牵手红博
在互联网+时代,一个服装企业不能仅仅是一个制造企业或者销售企业,而要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。比如供应链系统、IT系统、中央仓储物流系统、集成服务系统,更重要的是能和一些成熟的品牌进行合作,输出的是一种特别的服务。
BT时代,大家拼的就是人才和创新,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体验,就是让更多的人去感受。
了解了红博的项目之后,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王总联手做一些合作,比如买手活动。我们做过成功的买手活动是通过全国的高校,以团队的模式来出现,通过很少的投入,支持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来建立自己的一个品牌。这样,他可能在红博进行采购,他批发之后,拿这个钱重新组建一个品牌,在这个品牌里形成一个战略性的新的制造的时尚生活馆,然后我们是用实战的方法来销售给其他的所有来体验的业主,会有更好的市场反响。

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
刘岳屏:今后我们会带着项目来
今天到这来,我们确确实实地看到了红博的新想法、新探索。看了红博的几个项目,我也非常感兴趣,我想我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交流。面对这个互联网+时代,我们都应该付诸行动
在互联网+的时代,我们行业协会最重要的是怎么整合资源,广东有三大:设计师、品牌、总产量,这是很好的资源。我们需要更多像红博这样的平台,需要更多的资源去做真正的定制。
所以,我非常期望我们红博做好牵头,今后有这样的会议我们会准备得更充分、更系统一些,甚至我们可以带着一些项目,要合作的项目来。比如王总对定制项目感兴趣,可以具体地看看,我们加强了解以后,整合起来,可以合作得更好,更有所作为。

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
马明媛:红博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
重庆有六十几所高等学院,其中大约有十五所左右有设计专业,但重庆历年的设计师全部都“孔雀东南飞”,都到广东了,留下的寥寥无几,服装产业怎么来培育?
刚才王总讲的让我很受启发,那就是创意,一种以互联网+为核心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、新的商业生态。现在全国所有城市的商场模式上都差不多,在这种情况下红博能够做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,一个基于互联网+的生态系统的培育,我觉得是抓到了点子上,对整个行业都是非常有示范作用的,
在现在的生态下,我们要再做商业综合体、做服装产业园,应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业态?如果说还是走以前的工业园区的这种模式,我认为是走不下去。红博西城红场的这种新型服装文化产业园区战略,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。

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
刘建国:在新平台寻找新机遇
山东省作为中国的服装大省,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五大服装产业省份之一。
山东在去年12月份做了韩都衣舍时装周,接下来我们还要再搞一个百姓时装周。希望我们山东的品牌企业、名牌企业质量一定要进一步提升,同时还要是老百姓能买得起的东西。
山东作为一个制造大省,我们的弱项恰恰是快速反应,在智能设备的改进、精细化生产管理、优化产业供应链方面还需要促进。王会长的激情、魄力和项目所涉及的内容,让我们有点开窍了,在红博的生活化商业平台上,相信山东的品牌和厂商会有更多更好的机遇。

温州市服装商会秘书长
王心阜:温州的企业群很看好这个平台
对温州来说,这几年我们始终有危机感。温州曾经有过辉煌,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是小企业。温州企业两千多家,80%都是小企业,一有风吹草动,它们的抵御力是很有限的。
我们很多的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厂房,都是租赁的,企业研发是短板,所以很多有眼光的有实力的纷纷跑到上海去了。当然温州人很努力,都在寻找发展方向和空间。刚才我在微信上发了红博的新概念,好多行业人士说,秘书长我们温州也需要这样的东西,这是大家的呐喊和需求。我们希望多跟红博交流,不单是我们区域的合作,更多的是我们看好这个平台。

大连服装行业协会会长
田平:以“红博互联网+”思维放眼全球
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,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服装时尚开始,带动我们的整体发展。我觉得王总把我们东北人的思想、东北人的气质,都通过红博树立起来了。
我们做这个产业,无非就是两个方向发展,一个是消费品,一个是产业,所以这两个问题能整合起来,把这个资源做好,才会使我们整个东北发生变化。
哈尔滨有自己的城市特点,以红博为代表的哈尔滨服装产业应该怎么样做足这个文章?以互联网+的思维模式来看,我们不应该局限在哈尔滨、不应局限在东北,不应局限在中国,而是要放眼全球。

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
归无忌:新平台整合空间巨大
常熟的服装行业,和红博有很多共同的利益。我们的特点是品牌集聚,但是我们的品牌销售渠道在哪?更深层的还是依赖像红博这样的实体。我们服装企业未来的整合和推动,还有更深层的空间。
在互联网+时代,传统的分销的模式、代理的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。但听了红博的新战略,我觉得压力现在转化成了动力。这次我把新思想带回去,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做更细致的工作,让我们的品牌商充分融入这个平台。

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
戴自毅:红博做出了我们要寻找的感觉
红博的互联网+战略让我非常受启发。商业地产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难装,上海曾经想学纽约大道,在上海路上打造一个上海服装中心,最后不了了之,可见很难搞的。恰恰红博这个项目,是内容非常丰富,主题非常明确的一个项目,实际上就是服装时尚,营造一个大的的生活体验的平台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红博现在打造的服装产业空间平台、商业平台,确实从渠道这个想法,跟我们做产业的是一个很好的对接。王会长提出的概念,我认为将来就是4S店级,这种概念,将来会解决产品渠道的一个布局,一个形态问题,那红博的这个载体作用就很大了。
中国秋冬服装产业推动联盟夏季沙龙碰撞思想火花
探寻“互联网+时代”的新渠道与新生态
“互联网+”是一次工业革命,也是全新的思维方式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必将带来全社会底层技术和物质结构的巨大变化,产生一系列我们没有完全可知的新商业和服务模式。在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面前,哈尔滨该利用哪些产业优势,创造怎样的新发展机会?
7月6日,中国服装协会与十大地方服装行业协会领军人聚首冰城,就“互联网+时代的新渠道战略”碰撞思想火花,共同研讨在“互联网+时代”到来之际,服装行业应如何整合资源、对接渠道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、互联,促生全新服装文化、时尚文化生态链。
研讨会上,黑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、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女士就红博·西城红场所打造的新型服装文化产业园区互联网+战略进行了阐述。其中所涵盖的生活化商业平台、基于大数据的新型产业链、时尚“智”造工厂等内容引发热议。
互联网+是“基础设施”,需要创新思维和全新举措来充分发挥它的力量,打造新业态、新渠道,带来新理念、新机遇。
与会人士认为,“红博·西城红场新型服装文化产业园区互联网+战略”为“互联网+服装产业”真正实现深度融合、创新发展生态拓展了新路,打造了范本,真正将时尚转化为生产力。“红博此举、哈尔滨人此举将改变中国服装产业的格局,将影响中国时尚产业的格局。”